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与友人论文书 唐 · 孙樵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九十四
尝与足下评古今文章。
似好恶不相阔者。
然不有所竟。
何所得哉。
古今所谓文者。
辞必高然后为奇。
意必深然后为工。
焕然如日月之经天也。
炳然如虎豹之异犬羊也。
是故以之明道。
则显而微。
以之扬名。
则久而传。
今天下以文进取者。
岁丛试于有司。
不下八百辈。
人人矜执。
自大所得。
故其习于易者。
则斥艰涩之辞。
攻于难者。
则鄙平淡之言。
至有破句读以为工。
摘俚句以为奇。
秦汉已降。
古人所称工而奇者。
莫如扬马。
然吾观其书。
乃与今之作者异耳。
岂二子所工。
不及今之人乎。
所以惑也。
元和长庆之间
达官以文驰名者。
接武于朝。
皆开设户牖。
主张后进。
以磨定文章。
故天下之文。
薰然归正。
李御史甘乐进
后士飘然南迁。
由是达官皆阖关齰舌。
不敢上下后进。
宜其为文者得以盛任其意。
无所取质。
此诚可悲也。
足下才力雄健。
意语铿耀。
至于发论。
尚往往为时俗所拘。
岂所谓以黄金注者昏邪。
顾顽朴无所知晓。
然尝得为文之道于来公无择
来公无择得之皇甫公持正
皇甫持正得之韩先生退之
其于闻者。
如前所述。
所能臆说乎。
表称乐进于禁张辽建安十一年 东汉末至曹魏 · 曹操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一
武力既弘,计略周备。
质忠性一,守执节义。
每临战攻,常为督率。
奋强突固,无坚不陷。
自援枹鼓,手不知倦。
又遣别征,统御师旅。
抚众则和,奉令无犯。
当敌制决,靡有遗失。
论功纪用,各宜显宠(《魏志·乐进传》。)
刘璋 蜀汉 · 刘备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七
孙代与孤,本为唇齿。
乐进在清泥,与关羽相拒,不往赴救。
必大克,转侵州界。
其忧有甚于鲁。
鲁自守之贼,不足虑也。
求益万兵及资实(《华阳国志》五。)
贵教 西晋 · 傅玄
 出处:全晋文 卷四十八
虎至猛也,可畏而服。
鹿至粗也,可教而使。
木至劲也,可柔而屈。
石至坚也,可消而用。
况人含五常之性,有善可因,有恶可改者乎!
人之所重,莫重乎身。
贵教之道行,士有仗节成义死而不顾者矣。
此先王因善教义,因义而立得也。
因善教义,故义成而教行;
义立礼,故礼设而义通。
若夫商韩孙吴,知人性之贪得乐进,而不知兼济其善,于是束之以法,要之以功,使下唯力是恃,唯争是务,恃力务争,至有探汤赴火而忘其身者,好利之心独用也。
人怀好利之心,则善端没矣。
中国所以常制四夷者,礼义之教行也。
失其所以教,则同乎夷狄矣。
其所以同,则同乎禽兽矣。
不唯同乎禽兽,乱将甚焉,何者?
禽兽保其性然者也。
人以智役力者也,智役力而无教节,是智巧日用,而相残无极也。
相残无极,乱孰大焉?
不济其善,而唯力是恃,其不大乱几稀耳。
人之性,避害从利,故利出于礼让,即修礼让;
利出于力争。
则任力争。
修礼让,则上安下顺而无侵夺;
任力争,则父子几乎相危,而况于悠悠者乎(《群书治要》,《永乐大典》)
义信 西晋 · 傅玄
 出处:全晋文 卷四十七
盖天地著信,而四时不悖;
日月著信,而昏明有常;
王者体信,而万国以安;
诸侯秉信,而境内以和;
君子履信,而厥身以立。
古之圣君贤佐,将化世美俗;
去信须臾,而能安上治民者,未之有也。
夫象天则地,履信思顺,以壹天下,此王者之信也。
据法持正,行以不贰,此诸侯之信也。
言出乎口,结乎心,守以不移,以立其身,此君子之信也。
讲信修义,而人道定矣。
若君不信以御臣,臣不信以奉君,父不信以教子,子不信以事父,夫不信以遇妇,妇不信以承夫;
则君臣相疑于朝,父子相聚于家,夫妇相疑于室矣。
小大混然而怀好心,上下纷然而竞相欺,人伦于是亡矣。
夫信由上而结者也。
故君以信训其臣,则臣以信忠其君,父以信诲其子,则子以信孝其父。
夫以信先其妇,则妇以信其夫,上秉常以化下,下服常而应上,其不化者,百未有一也。
夫为人上,竭至诚,开信以待下,则怀信者欢然而乐进,不信者赧然而回意矣。
老子不云乎:「信不足,焉有不信也」?
故以信待人,不信思信;
不言待人,信斯不信。
况本无信者乎?
先王欲下之信也,故示之以款诚,而民莫欺其上;
申之以礼教,而民笃于义矣。
夫以上接下,而以不信随之,是亦日夜见灾也。
周幽以诡烽灭国,齐襄以瓜时致杀,非其显乎!
故祸莫大于无信,无信则不知所亲,不知所亲,则左右尽己之所疑,况天下乎!
信者亦疑,不信亦疑,则忠诚者丧心而结舌,怀奸者饰邪以自纳。
此无信之祸也(《群书治要》,《永乐大典》)
默记述佐篇 孙吴 · 张俨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七十三
汉朝倾覆,天下崩坏,豪杰之士,竞希神器。
魏氏跨中土,刘氏据益州,并称兵海内,为世霸王
诸葛、司马二相,遭值际会,托身盟主,或收功于蜀汉,或册名于伊、洛。
丕、备既没,后嗣继统,各受保阿之任,辅翼幼主,不负然诺之诚,亦一国之宗臣,霸王之贤佐也。
历前世以观近事,二相优劣,可得而详也。
孔明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土,方之大国,其战士人民,盖有九分之一也。
而以贡贽大吴,抗对北敌,至使耕战有伍,刑法整齐,提步卒数万,长驱祁山,慨然有饮马河、洛之志。
仲达据天下十倍之地,杖兼并之众,据牢城,拥精锐,无禽敌之意,务自保全而已,使彼孔明自来自去。
若此人不亡,终其志意,连年运思,刻日兴谋,则凉、雍不解甲,中国不释鞍,胜负之势,亦已决矣。
子产治郑,诸侯不敢加兵,蜀相其近之矣,方之司马,不亦优乎!
或曰:兵者凶器,战者危事也。
有国者不务保安境内,绥静百姓,而好开辟土地,征伐天下,未为得计也。
诸葛丞相诚有匡佐之才,然处孤绝之地,战士不满五万,自可闭关守险,君臣无事。
空劳师旅,无岁不征,未能进咫尺之地,开帝王之基,而使国内受其荒残,西土若其役调。
魏司马懿才用兵众,未易可轻,量敌而进,兵家所慎;
丞相必有以策之,则未见坦然之勋,若无策以裁之,则非明哲之谓,海内归向之意也。
余窃疑焉,请闻其说。
答曰:盖闻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之地而有天下,皆用征伐而定之。
揖让而登王位者,惟舜、禹而已,今蜀、为敌战之国,势不俱王,自操、备时,强弱县殊,而备犹出兵阳平,禽夏侯渊
羽围襄阳,将降曹仁,生获于禁,当时北边大小忧惧,孟德身出南阳乐进、徐晃等为救,围不即解,故蒋子通言,彼时有徙许渡河之计,会国家袭取南郡,羽乃解军。
玄德与操,智力多少,士众众寡,用兵行军之道,不可同年而语,犹能暂以取胜,是时又无大吴掎角之势也。
仲达之才,减于孔明,当时之势,异于曩日,玄德尚与抗衡,孔明何以不可出军而图敌邪?
乐毅以弱燕之众,兼从五国之兵,长驱下齐七十余城。
蜀汉之卒,不少燕军,君臣之接,信于乐毅,加以国家为唇齿之援,东西相应,首尾如蛇,形势重大,不比于五国之兵也。
何惮于彼而不可哉?
夫兵以奇胜,制敌以智,土地广狭,人马多少,未可偏恃也。
余观彼治国之体,当时即肃整,遗教在后,及其辞意恳切,陈进取之图,忠谋謇謇,义形于主,虽古之管、晏,何以加之乎(《蜀志·诸葛亮传》注引吴大鸿胪张俨《默记》,又见《御览》四百四十五)
官不数易诏咸淳八年正月初一日庚申 南宋 · 宋度宗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三○、《咸淳遗事》卷下、《宋史》卷四六《度宗纪》、《宋元通鉴》卷一二三、《宋史记》卷一四
朕惟有虞之时,明功实以定德,久艺业以程能,官于其职者盖终身不易。
而考察之法必于三载之后,又积而三之至九载,始进其有功者,而其不能者退之
兹万世不易之典。
汉之为吏者长子孙,亦有遗意。
朕既未能法于古,而博聚贤隽,制官授职,甚有望焉。
比年吏习日偷,人怀一切,怠忽荒政,乃罔攸畏,岂独无一心劳职、不懈于位如古之人哉!
咎在夫计日待迁而任事之日浅也。
夫任事日浅,则功不能成;
计日待迁,则人无固心。
以无固心之人,而乏功能之可纪,博观内外,胡可谓治?
天下之情,乐进陟而苦留滞,仅习其事,乃未克究,则又望而之他,于是吏胥习玩,益得以执其柄,而复有取足于愿欲惟恐不去之为急。
私尔忘公,岂可以训?
虽欲任之,其能久乎!
终亦相率而为伪也。
若稽祖武,自艺祖有罢岁月序迁之制,列圣相承,一是不越。
如任中丞者十二年,班尚书者十年,典诰命者二十馀年,居经筵三司者各十馀年,守齐州者十七年,前后守西山者二十馀年,守河北者亦如之,盖不可一二数也。
嘉祐百察能久其官者,元祐有再任乃升一职资序之法,以至绍兴九年隆兴元年之诏,可谓深切著明。
当是时,人无冗滞之叹,国享得人之效,何其盛也。
兹当正岁,率作兴事,继今内而郎曹、外而牧守以上,更不数易,以隳实政,厥有治状昭著,自宜奖异,固无嫌于久也。
凡未显擢者,固不以此限。
咨尔有位,咸知朕意。
论为政之要在辨邪正之实奏元祐六年十二月 北宋 · 梁焘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八九、《国朝诸臣奏议》卷一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六八、《类编皇朝大事记讲义》卷二○、《九朝编年备要》卷二三、《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五五
臣闻人主之德,莫大于知人;
朝廷之政,无先于急贤。
德以聪明为高,而政以忠厚为本。
恭惟太皇太后陛下至公至正,明而有断;
皇帝陛下仁孝庄敬,静渊疏通,阅天下之事日益多,进天下之材日益广,讲求祖宗治体日益熟,察见中外人情日益详。
然而聪明或有所遗,而忠厚未至于成者,臣窃疑之。
或者圣心未加意于执要乎?
今日为政之要,在于辨邪正之实也。
唐李德裕有言曰:「邪正相攻,上惑主听」。
正人呼邪人固为邪矣,邪人亦呼正人为邪,人主何以辨之?
臣故曰在辨其实也。
所谓正之实者,能推公心,以爱君忧国为计,不附下,不罔上,乐进善类,爱惜生灵。
临大节而忘其身,事两宫而一其志。
为陛下常求长久安宁之计,近思自于左右宫庭之间,远虑至于夷夏海隅之际,皆欲得其欢,康宁无事,上下一意。
其为安静真切如此者,是正人也。
此类则聪明开广,内外大安,岂不为国家忠厚之福耶?
所谓邪之实者,缓公急私,复仇报怨,外阳为忠直,内阴怀奸曲。
其言似忠而其实欺罔也,其气似敢而其实凶险也,自谓介特而其实朋党也,自谓纯一而其实二三其德也。
贪禄竞进,猜忍倾夺,专以伤害善良为谋。
而又附托权要,出死力为之鹰犬,不惮不耻,以肆其毒。
不恤国之忧危,务伸其志;
不惧上之悔患,务行其言。
其为倾摇多端如此者,是邪人也。
此类则聪明眩惑,内外大恐,岂不为国家忠厚之患耶?
今听其言而求其用心之微,观其行而考其处己之端,其向背之异,有无之殊,虽未能尽究,而亦可以槩见矣。
愿陛下自信素知之心而守之以定,深辨奸诈之说而断之以不疑,斥其邪人,以安正人。
正人知所依归,恃以无恐,得以奋忠竭节,毕身图报,则朝廷之理不难致也。
臣不胜惓惓纳忠之至。
〔贴黄〕臣向在言路,得侍清光,伏见陛下照物必尽其情伪而量有包容,论政深达其义理而语有次序,虽古之英主不能过也。
臣等累曾奏闻,以谓邪正不可并用,陛下深以为是。
知邪正之必相攻也,今并用矣。
臣等又谓邪人在外正人在内则可治,陛下亦以为是。
知邪人在内则害政也,今邪人在内矣。
臣等又谓使邪人少正人多则可治,陛下亦以为是。
知邪人之多则交相朋比,损正人之道也,今邪人多矣。
以在内众多之邪人与寡少之正人并用,势自不敌,岂能久安而终无忧悔乎?
何与前日之圣意不同耶?
必有奸人移惑圣意也。
如不悟则奸邪乘隙,数数进计,终至于成其祸。
此圣明所宜早辨,勿为清衷它日之忧悔也。
〔贴黄〕陛下自御政以来,选用可信之臣,以忠孝报陛下之恩者,今在朝廷不过数人。
群小怨嫌,阴结为朋,力谋排陷者不一日也。
其心欲尽去此数人,则奸谋可行,大奸有复来之望。
此数人者,方以时事难守为忧,孤立难安为惧,若非陛下知其从来忘身忘家,当怨去奸,有爱君忧国之心,力赐主张,则岂能安全至于今日也!
在于今日之势,尤为难立,仰赖圣造终始主张也。
此数人者亦未足深惜,但恐小人复兴,攻击转多。
万一如此,则为太皇太后陛下即日之悔,为皇帝陛下他日之忧,此可为大惧也。
愿圣明凝神深虑,以杜其渐。
待其事起而后处,则其势必强横难制。
纵终能制之,忧劳亦已深矣。
伏望圣慈每当拟人材之际,丁宁审问,谨重开可,使私邪渐少,朋党自衰,朝廷日有安静之望,圣政日有清明之益。
此道既行,可以缓忧矣。
小人奸言,最是难辨,盖其巧美似忠,害善似直,狠愎似敢,诬罔似公。
人主听之,一误则德业俱损,若不早辨,则终至忧患。
故圣人曰「恶利口之覆邦家者」,自古人君以为戒,圣明不可不察也。
咸平观音禅院碑铭咸平六年六月 吴越至宋初 · 钱俨
 出处:全宋文卷六○
天下之名郡言姑苏,古来之名僧言支遁
以名郡之地,有名僧之踪,复表伽蓝,绰为胜概。
至于传法,不泯真风,则纪之以文,信无愧矣。
苏州观音禅院,即东晋支公道林所建支硎寺也。
伊昔二众同居,舍宇尤广。
其山有支公马迹及所居石室存焉。
唐景龙中,诏更名报恩
及瑞陵初圮海内精宇,人祇号咽,兹寺在圮例。
献文缵嗣,佛日再中,旃檀之林,枯荑毕秀。
太原卢公简求方牧是邦,与僧清贽相善,乃劝舍俸钱,复新缔架。
大中五年僧洪宪主之,宪即豫章希运禅师之法嗣也。
咸通甲申岁至于乾德甲子岁,凡百馀年,陵谷迭迁,香华中辍。
其年二月,有永嘉禅学沙门文谦尝驻钖姑苏永光兰若,颇以佛事结诸众缘。
寻诣天台大寂韶公禅师之法席,愿齿入室之列。
大寂示之曰:「汝虽越人,非越地可居,其当化人于吴地耳」。
于是遂如大寂之教,复来茂苑
僧正安公以报恩旧地,辟而住持,是为今观音禅院矣。
复有本郡都知兵马使赵承遇及司理判官张仁某等,同经度之,获石铭于殿基,承遇以下名氏,皆如铭之所记,盖宿缘符契也。
未几,谦师徙居上方,所度弟子三十馀人。
今之恩公上人盖白眉也,亦礼大寂,得其宗旨。
退而阐法席于先师之精庐,昭善继也。
恩公苦行有闻,玄谈尤峻,适居放鹤之地,雅契安禅之怀。
早岁师尝入京师,时愚方预常参,一得相面。
今师沿前会之邂逅,疏本寺之寅缘,欲愚为文,以纪其事。
愚以向之所言信无愧者,乃纪而铭之云。
大宋咸平六年六月忠果雄勇功臣金州管内观察使、判和州军州事、光禄大夫检校太傅御史大夫上柱国彭城郡开国公食邑六千户、实食封一千一百户钱俨撰。
按:《吴都文粹》卷八。又见《吴都法乘》卷一○,《吴郡志》卷三二,《姑苏志》卷二九,道光《苏州府志》卷四一等。
南诏碑歌 清 · 刘大绅
 押词韵第三部
开元宰相魏公逝,金鉴千秋瓦砾视。
天宝宰相杨国忠,不恤唐家帝业坠。
御史太守皆重官,何况堂堂节度使
辨明贿入权门中,未夕龙光已立致。
南边云下为荒陬,此辈安能万里寄。
诛求法令交相加,如以饥狐饿虎喂。
狼子在野心难驯,不德何鹿不走避。
知古(李。)既绝姚隽朝,王煜亦贪蒙舍利。
国小众分听指挥,以一并五制不易。
可怜宗女归南蛮,龟兹乐部远颁赐。
敬义(黎。)未还虔陀张,上位贪淫太纵恣。
饮鸩难酬君王恩,辱国空贻将帅愧。
当年若省杨罗颠,何至中官(贾奇俊。)逞魑魅。
鲜于仲通何人哉,甫薄白崖敌已备。
军将俭魏(段。)虓虎如,天运(王。)空作点苍次。
西洱河边金鼓衰,八万唐兵剩有二。
胡颜遁去生见人,请看吐蕃正得意。
南国大诏兄弟邦,金印煌煌号东帝
冠带珂贝驼马牛,倚祥乐进捧册至。
凤子大将有告身,赞普钟且改元志。
遂令李宓何履光,再将十道重兵弃。
军忌深入犹不知,一遁一沈并可詈。
竟筑京观龙尾关,二十余万国殇胔。
是时君王方色荒,沈香亭畔艳妻醉。
宰相掩败仍叙功,在朝文武半谐媚。
南蛮拍手笑不休,德化丰碑蹲赑屃。
其心自望唐使来,其言深荷吐蕃庇。
官寮宠幸都寻常,尽载碑阴发长喟。
降人郑回甘撰文,流寓御史乃作字。
是为天宝十有三,明载天子幸蜀地。
我闻稗史言战时,阁逻凤妃术怪异。
阁陂和尚凤其昆,一朝千里忘险陂。
煌煌天朝十万兵,维彼妖人歼其类。
固知此语荒唐多,干羽两阶有往事。
白衣山人亦吾师,招抚吐蕃断右臂。
蜀中镇抚兼得人,铎槊郁刃纳天吏。
头盘跳脱金银光,乐部歌姬老犹侍。
足明向背当日心,忧国有人定殒泪。
惜哉一叛四十年,封岳祀渎已僣儗。
太和门外望残碑,欲揽天威径前辔。
天子须圣宰相贤,其次以谋或以智。
前有李泌韦皋高骈继之快人意。
不见贞观细奴逻刺史锦袍早在笥。
治边议咸平三年四月 北宋 · 何承矩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七、《宋会要辑稿》兵二七之一三(第八册第七二五三页)、《太平治迹统类》卷四、《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二二、《宋史纪事本末》卷二一、《宋元通鉴》卷一○、《续通典》卷一、《续资治通鉴》卷二二、嘉靖《河间府志》卷一六
契丹轻而不整,贪而无亲,胜不相让,败不相救。
以驰骋为容仪,以弋猎为耕钓。
栉风沐雨,不以为劳;
露宿草行,不以为苦。
复恃骑战之利,故频年犯塞。
臣闻兵有三阵:日月风云,天阵也;
山陵水泉,地阵也;
兵车士卒,人阵也。
今用地阵而设险,以水泉而作固,建设陂塘,绵亘沧海,纵有敌骑,安能折冲?
昨者契丹犯边,高阳一路,东负海,西抵顺安,士庶安居,即屯田之利也。
顺安西至西山,地虽数军,路才百里,纵有丘陵冈阜,亦多川渎泉源,因而广之,制为塘埭,自可息边患矣。
今缘边守将多非其才,不悦诗书,不习礼乐,不守疆界,制御无方,动误国家,虽提貔虎之师,莫遏犬羊之众。
臣按兵法,凡用兵之道,校之以计而索其情,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此料敌制胜之道也。
知此而用战者必胜,否则必败。
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也。
伏望慎择疆吏,出牧边民,厚之以奉禄,使悦其心;
借之以威权,使严其令。
然后深沟高垒,秣马厉兵,为战守之备。
修仁立德,布政行惠,广安辑之道。
训士卒,辟田畴,劝农耕,畜刍粟,以备凶年。
完长戟,修劲弩,谨烽燧,缮保戍,以防外患。
来则禦之,去则备之,如此则边城按堵矣。
臣又闻古之明王,安集吏民,顺俗而教,简募良材,以备不虞。
齐桓、晋文皆募兵以服邻敌。
故强国之君,必料其民有胆勇者聚为一卒,乐进战效力以显忠勇者聚为一卒,能逾高赴远轻足善斗者聚为一卒。
此三者兵之练锐,内出可以决围,外入可以屠城。
况小大异形,强弱异势,险易异备。
卑身以事强,小国之形也;
以蛮夷伐蛮夷,中国之形也。
陈汤西域而郅支灭,常惠乌孙而边部宁。
且聚胆勇、乐战、轻足之徒,古称良策,请试行之。
且边鄙之人,多负壮勇,识外邦之情伪,知山川之形胜。
望于边郡置营召募,不须品度人才,止求少壮有武艺者万人。
契丹有警,令智勇将统而用之,必显成功,乃中国之长算也。
按:《宋史》卷二七三本传。
乞十科外增拨烦一科奏元祐元年七月 北宋 · 上官均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八三、《国朝诸臣奏议》卷六八、《历代名臣奏议》卷一六七
臣窃见前日敕令太中大夫谏议待制以上每岁以十科荐士,兹见陛下博收群才、因能任官之意。
自三代以来,设官分职,虽多寡不同,然取人大要,不过或以德进,或以事举,或以言扬。
仲尼之门,论其所长,亦曰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而已。
今以十科取人,其于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之选,固已兼取,然论政事止于治财赋、听狱讼、断请谳三事而已,窃恐政事之目有所未尽。
何则?
能治财赋者,未必长于听狱;
能听狱者,未必长于断谳;
能此三者,未必宽信敏惠、足以长人。
今之所谓长人之官者,守令是也。
今之守令,虽有累岁月、用荐举关升之法,然至于剧邦大邑,若止循资序,不加选择,恐未必得人,有美锦学制之弊。
不独如是,自比年以来,郡县考课之法文具而不行,未闻擢一良守、进一贤令以劝天下。
故郡县之吏亦务为碌碌细故、谨守绳墨,治簿书、督租税而已,未闻谆谆慈良以治人为意。
盖自非豪杰自信之士,未有不待赏而后劝也。
若褒赏不加,荐举不及,天下守令长于理剧者岂复有亹亹乐进之心哉!
臣欲乞于十科外,更益以才堪治人、能拨烦者别为一科,剧郡大邑有阙,因以除授。
如此则人无遗才,而天下之守令莫不劝矣。
守令劝则郡县之政理,天下之民被朝廷之德泽,而太平之功立矣。
上刘长安1060年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二、《栾城集》卷二二、《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九四、《古文集成》卷一八、《观澜文集》乙集卷一二、《文章辨体汇选》卷二二八、《八代文钞》第三○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辙闻之,物之所受于天者异,则其自处必高;
自处既高,则必趯然有所不合于世俗。
盖猛虎处于深山,向风长鸣,则百兽震恐而不敢出;
生于高冈,散柯布叶,而草木为之不殖。
非吾则尔拒,而尔则不吾抗也。
故夫才不同则无朋,而势远绝则失众。
才高者身之累也,势异者众之弃也。
昔者伯夷、叔齐已尝试之矣,与其乡人立,以其冠之不正也舍而去之。
夫以其冠之不正也舍之而去,则天下无乃无可与共处者耶?
举天下而无可与共处,则是其势岂可以久也?
苟其势不可以久,则吾无乃亦将病之?
与其病而后反也,不若其素与之之为善也。
伯夷、叔齐惟其往而不反,是以为天下之弃人也。
伯夷之不吾屑而弃伯夷者,是固天下之罪矣;
而以吾之絜清而不屑天下,是伯夷亦有过耳。
古语有之曰:「大辩若讷,大巧若拙」。
何者?
惧天下之以吾辩而以辩乘我,以吾巧而以巧困我,故以拙养巧,以讷养辩。
此又非独善保身也,亦将以使天下之不吾忌,而其道可长久也。
今夫天下之士,辙已略观之矣。
于此有所不足,则于彼有所长;
于此有所蔽,则于彼有所见,其势然矣。
仄闻执事之风明俊雄辩,天下无有敌者,而高亮刚果,士之进于前者莫不振栗而自失,退而仰望才业之辉光,莫不逡巡而自愧。
盖天下之士已大服矣,而辙愿执事有以少下之,使天下乐进于前而无恐。
而辙亦得进见左右,以听议论之末,幸甚幸甚。
张御史行状 北宋 · 吕大临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八七、《伊洛渊源录》卷六、乾隆《凤翔府志》卷一○、乾隆《郿县志》卷一二
君讳戬,字天祺,少而庄重,有老成之气,不与群童子狎戏。
长而好学,不喜为雕虫之辞以从科举。
父兄敦迫,喻以为贫,乃强起就乡贡。
既冠,登进士第,调陕州阌县主簿,移凤翔普润县
秘书省著作佐郎,知陕州灵宝渠州流江怀安军金堂县事。
太常博士
熙宁二年,超为监察御史里行
明年以言事出知江陵府公安县,改陕州夏县
转运使举监凤翔府司竹监,秩满,以熙宁九年三月朔旦,感疾卒,享年四十有七。
君历治六七邑,诚心爱人,而有术以济之。
力行不怠,所至皆有显效。
视民之不得其所若己致之,极其智力,必济而后已。
灵宝采梢,岁用民力,久为困扰。
至则访其利害,纤悉得之。
乃计一夫之役,采梢若干,以计其直,请命民纳市于有司而罢其役,止就河壖为场,立价募民,采伐以给用。
言于郡守监司,皆不之听。
后以御史言于朝廷,行之。
竹监岁发旁县夫伐,一月罢,君谓无名以使民,乃籍隶监园夫,以日月课伐,以足岁计。
其为邑,养老恤穷皆有常,察恶劝善皆有籍,钩考会计,密察不苛,府吏束手听命,举莫能欺。
尝摄令华州蒲城蒲城剧邑,民悍使气,不畏法令,斗讼寇盗,倍蓰他邑。
异时令长以峻法治之,奸愈不胜。
君悉宽条禁,有讼至庭,必以理敦喻,使无犯法。
间召父老,使之教笃子弟,服学省过。
作记善簿,民有小善,悉以籍之。
月吉以俸钱为酒食,召邑之高年,聚于县以劳之,使其子孙侍,因劝以孝弟之道。
不数月,邑人化之,狱讼为衰。
熙宁初,上初即位,登用大臣,将大有为,以御史召。
君喜以为千载之遇,间见进对,未尝不以尧舜三代之事进于上前,恻怛之爱,无所迁避。
其大要,启君心,进有德,谓反经正本,当自朝廷始。
不先诸此,而治其末,未见其可也。
事有不关兴衰者,人虽以为可言,皆阔略不辨。
既见,而新政所更,寖异初议,左右迩臣,不以德进。
君争之不可,乃告诸执政执政笑而不答。
君曰:「戬之狂易,宜其为公所笑。
然天下之士笑公为不少矣」。
章十数上,卒不纳,乃叹曰:「兹未可已乎」?
遂谢病不朝,居家待罪,卒罢言职。
既去位,未尝以谏草示人,不说人以无罪。
天下士大夫闻其风者,始则耸然畏之,终乃服其厚。
公安改知夏县,县素号多讼,君待以至诚,反复教喻,不逆不亿,不行小惠,讼者往往扣头自引。
不五六月,刑省而讼衰。
未几,灵宝之民遮使者车请曰:「今夏令张君,乃吾昔日之贤令也,愿使君哀吾民,乞张君还旧治」。
使者欣然,听其辞而言于朝。
去之日,遮道送,不得行。
父老曰:「昔者人以吾邑之人无良喜讼,自公来,民讼几希。
是惟公知吾邑民之不喜讼也」。
言已皆泣下。
君笃实宽裕,俨然正色。
虽喜愠不见于容,然与人居,温厚之意,久而益亲。
终日言,未尝不及于义。
接人无贵贱疏戚,未尝失色于一人。
乐道人之善,而不及其恶;
乐进己之德,而不事无益之言。
其清不以能病人,其和不以物夺志。
常鸡鸣而起,勉勉矫强,任道力行,每若不及。
德大容物,沛若有馀。
常自省,小有过差,必语人曰:「我知之矣,公等察之,后此不复为矣」。
重然诺,一言之欺,以为己病。
少孤,不得事亲,而奉其兄以弟,就养无方,极其恭爱。
推而及诸族姻故旧,罔不周恤。
有妹寡居,子不克家,君力为经其家事。
别内外之限,制财用之节,男就傅,女有归。
诚意恳切,不弛其劳,人以为难,而自处裕如也。
有一二故人,死不克葬十馀年,君恻然不安,帅其知识,合力聚财,乃克襄事。
其兄载重于世,常语人曰:「吾弟德性之美,吾有所不如。
其不自假,而勇于不屈,在孔门之列,宜与子夏后先。
晚而讲,学而达」。
又曰:「吾弟全器也,然语道而合,乃自今始。
有弟如此,道其无忧乎」?
既暴病卒,载哭失声,如不欲生。
将葬,手疏哀辞纳诸圹,曰:「哀哀吾弟,而今而后,战兢免夫」!
是月还葬,以从先大夫之兆,将求有道者以铭其墓。
大临惟君之善,有不胜书,要其大者,盖其力之厚,任天下之重而不辞;
其气之强,笃行礼义而无倦;
其忠之盛,使死者复生而无憾。
是宜得善言以传诸后,敢次其状以请。
徽宗论豫戒六事 其六 用人 北宋 · 陈次升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四一、《谠论集》卷二、《国朝诸臣奏议》卷四、《历代名臣奏议》卷四三
臣尝学稼于农矣。
凡播殖之宜,耕锄之功,等则穫,无或异。
茍阴阳之和、雷风之动、雨露之泽,不时则与之同饥馑,时则与之同丰穰。
由是而知天地之所以能成其大者,岂非以其无私者耶?
是故先王法之,其于用舍也,能激天下之不善而使之退愧,劝天下之良才而使之乐进以致治者,抑亦法天地之无私,故能成其大耳。
后世不该不遍之主,鲜克由是。
其于用舍之际,或崇势地而抑寒门,或任亲密而弃疏远,或采虚誉而废卑贱,或悦其才能而略历试,或重朝廷而轻四方,或皆反是而益乱,其故何也?
夫君子小人,所出不在于世禄与侧微,而言行非一事之可槩,出处非一端之可见,此愚智同知也,奈何立贤而有方哉!
以为必出于势地与亲密耶,而膏粱子弟,至有不辨菽麦,而高车大马以为民上,则版筑之叟、渭滨之渔,何从致哉?
以为必出寒门与疏远耶,而碌碌腐儒持方尺之纸,书骫骳之文,以享万钟,则伊尹伊陟、周公之鲁公,何从致哉?
至采虚誉而废卑贱,悦其才能而略历试,内外迭为轻重,是皆昏君之所为,可深戒者。
夫王者一视而同仁,茍德义可尊,无择负贩。
管仲之举二盗,穆公之由余齐威王以左右誉而烹阿大夫,功成于当年,名著于后世,可谓明也已矣。
以舜之圣,受命之初,且犹历试诸难,况其他乎。
近古汉宣亦可谓急贤之主矣,而萧望之杜延年盖其所尤厚者,或出而治民,或出为边吏,非惟烦使之以观人才,亦所以维持四方,均内外势也。
其治优于文、景者,不其然乎?
夫禄一不才,爵一无功,未病于国而终为害者,非惟其忌贤者进而害能者用也,而贤能亦羞与同群,或耻居其下,此其所以为害也。
自古人君之于进贤也,罔间亲疏贵贱,无有爱憎,惟较其贤否耳。
丁公汉祖有活己之恩,非徒不用而加诛焉;
唐太宗不恤秦王府官吏之怨嗟,以为朕与卿辈日所衣食皆取诸民者,设官分职以为民也,当择贤而用之,岂以新旧为先后哉。
臣愿陛下稽古先王,法天地之无私,鉴汉祖、唐宗之公正,不以布衣寒士、公卿弟子,惟贤是用,不及私昵,无所偏徇。
庶几贤者汇征,以光左右。
建中靖国元年三月上。
宰相进贤者为将来之资奏庆历三年正月 北宋 · 孙沔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五、《国朝诸臣奏议》卷四六、《涑水记闻》卷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九、《太平治迹统类》卷一○、《九朝编年备要》卷一二、《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三七、《宋史》卷二八八《孙沔传》、《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七四、《宋史新编》卷八八、《续资治通鉴》卷四四
臣窃以直言指佞,忠臣之亮诚;
革弊救时,圣人之能事。
古之士有负鈇锧、趋鼎镬,不避死亡之罪,以回主上之心。
非不知爱身命,保富贵,身为安逸之计,而奚取摧折之苦?
盖不敢以所损之小,以忘所补之大也。
自祖宗有天下,垂八十馀载,其间正人直士,未尝以言废者。
虽时犯颜获罪,要不过黜一官使居于外,不踰年而已迁,岂有若古之伏法流窜,而殒绝其身者欤!
景祐已前,纲纪未尝废,犹有感激进说之士。
观今日之政,以验今日之事,几何不恸哭长叹息,而反无人为陛下言者,臣实耻之。
亦不敢远引高论,唯以时之要务而陈之,愿少留宸听。
夫州郡承风者吏也,皆猥懦老耄;
县邑禀令者牧守也,皆昏戆罢软。
制敕方下,人咸以为不足信,未踰月而数更;
奏请已行,人咸以为不能久,又随时而改易。
利权反覆,民力殚竭,边鄙久师而自敝,戎狄伺隙以争长。
事至危而陛下以为安,人皆忧而臣下唯相目者何也?
宰相多忌,不能进贤者;
朝廷失策,不能任正人之所致也。
先圣所以能致太平者,求端方之士,用谅直之人,故臣之奸佞无不知,民之疾苦无不闻。
知则随而去之,闻则择而行之,书诸史策,不可备举。
臣但见庄献总政之年,陛下恭默之日,有王曾、张知白、鲁宗道、李迪、蔡齐、薛奎,以正直迭居两府
曹脩古,李纮、刘随、鞠咏、孔道辅,以亮节更任谏垣
参用才智,十年之间,中外无大故。
然犹奸纤侥倖,阍寺威福,未能悉去,亦不为害。
景祐已后,丞相吕夷简进当国政,以承平可恃,以功业可久,连黜忠言,几废直道。
洎为使相,出镇许昌,以王随、陈尧佐代其任,才庸负重,谋议不协,忿争中堂,取笑多士,政事寖废,即岁罢免。
又引张士逊冠台席,本非远识,致败乃事。
戎狄始起于边陲,卒伍窃发于辇毂,合辔徒行,灭烛逃遁,损威失体,殊无惭愧,尚得三师,居第自奉。
执政不得人之效也。
岂不由丞相进贤者为将来之资,但用不如己者为自固之计?
故陛下思当今之才,无若丞相之贤,复召自大名,再秉钧衡。
于兹三年,不更一事,以姑息为安,以避谤为智。
西州将帅连败,北虏胁取无厌,兵歼货悖,天下空竭。
刺史守宰,十不得一,法令变易,士民怨嗟。
隆盛之基,忽至于此,是由不能进贤退不肖,为社稷大计也。
夷简以病求退,陛下手和御药,亲写德音,恨不移卿之疾,在于朕躬。
四方义士,一闻诏书,有泣下者。
丞相中书二十年,三冠辅弼,所言陛下无不从,所请陛下无不行,终始顾遇,而未尝少衰,可谓宋朝得君,一人而已。
未知以何道报圣人至深至厚、推诚笃信之恩也。
噫!
庸常满前,谁阶于此?
智虑未有居丞相之右者,使陛下祗有夷简,而天下无某人也。
设遂请老,何人自代?
天下士大夫皆称贤才,而陛下不用者,左右毁之也;
天下士大夫皆谓纤邪,而陛下不知者,朋党庇之也。
天下士大夫皆谓不才,而陛下任之,谓丞相不知,未之有也。
呜呼!
天下重柄,累圣相授,岂可轻易哉!
夫货殖之家,有至宝之物,犹当谨重扃钥,非博识者不得一观。
岂可付之愚童騃吏,终日戏玩,不委诸地而毁之,则盗斯夺之矣。
太祖以一旅兴王业,太宗以五路定天下,真宗承经营之策,数十年间,遂至泰宁,何尝不选用宰相,与平章大政,为万世业。
若屋之柱石,身之手足,手足委坠,心体未有得安者;
柱石摧朽,宫室未有得久者。
宰相非才,天下岂有得致治者也!
方今北虏伺患,以兵压境而取财;
西贼数胜,以使结邻而请和。
二方之情伪难知,中国之兴衰所系。
加之民人疲弊,政事隳杂,此实朝廷非常之时,非更张革变,则不能至于治平也。
臣观在位之意,无已然之见,事急则错置失宜,既往则怡怿自若。
去岁北戎有割地之请,未及境而百役暴起,昼夜不息,遣将帅,进官秩,推毂辍衣,委数十万兵而遣之。
一日邀结旧好,兵分势解,去无后虑,将帅处于閒地,不得一瞻天日之表,示不复用兵。
何忧乐进退之易也如此!
今又闻西贼欸塞,公卿忻忻,日望和平,此乃缓兵息民之一事耳。
若因此振纲纪,修废坠,任贤使能,节用养兵,则景德、祥符之风,当见于今日矣。
若恬然不顾,遂以为安,臣恐土崩瓦解,不可复救也。
丞相便为四方已宁,百度已正,欲因病默默而去,无一言启沃上心,别白贤不肖。
虽尽南山,不足书其罪也。
若荐用贤才,合天下公议,俾士大夫厌服其心,是失之于始,而得之于终,犹可宽天下万世之责。
茍遂容身,不救前过,不合己者舍之,不顺己者退之
以柔而易制者升为腹心,以奸而可使者任为羽翼,以谄佞取人者为君子,以愚懦无识者为长者,使之在廊庙,布台阁,上惑圣明,下害生灵。
为祖宗计则必危,为子孙计亦未可保于终。
若是,张禹不独生于汉,林甫复见败于唐,可不谨哉!
可不惧哉!
臣官为侍从,班近清列,缄默度日,荣名可期,何必多言,自贻狂率,上忤旨意,苦论宰辅。
盖不忍陛下受隐晦之名,丞相书奸邪之迹,为后世所贱也。
臣又闻天子择宰相,必观立朝之本末,采多士之佥论,临大事而有守,秉谅节而不回。
居外则有抚民之誉,在内则有诤臣之风,一日登庸,万方受赐,落落然有大臣之器,此庶几得矣。
若循资次补,亦丞相素为之地,安肯拔贤才于不次哉!
在陛下察之谨之。
况国家安危之势,在此一举,亦恐未有人为陛下如此言之也。
臣见数年前有论西北事者,谈兵略者,谄佞之辈必群聚而非笑之。
观方今之患,非言者之过也。
窃恐臣今日之言,亦前日之事也,故非摆阖之辞,离间之说,悉士大夫有识之论也。
可以质于天地,可以达于君亲,不愧于人,不畏于后。
臣区区之心,幸观咫尺,耻有见闻,不尽愚忠。
虽异日为倾邪所害,贬窜诛戮,臣亦无悔。
伏望陛下念祖宗之基业,奉社稷之威灵,开日月之明,奋雷霆之断,永信任于忠良,去败乱之敝事,克复升平,在于此日,则天下幸甚!
八骏图诗814年 中唐 · 元稹
 押马韵 出处: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一百二 兽类 创作地点:湖北省荆州市
良马无世无之,然而终不得与八骏并名,何也?吾闻八骏日行三万里,夫车行三万里而无毁轮毁辕之患(毁辕:蜀本、杨本、董本、马本、全诗作“坏辕”,似是。),盖神车也(也:类苑作“者”。卢校:“宋本脱也字,有一者字。文弨案:下云三神,而各本止有神车、神人二神而已。详序与诗,并是三神,当有御者一段,而宋本亦脱去,今窃为补之云:御者日行三万里,而无绝靷委辔之患,盖神御也。乘者日行三万里,而无丧精褫魄之患,亦神人也。共增二十一字,去一之字。”)。行三万里而无丧精褫魄之患(褫魄:丧失胆魄。褫,《字汇·衣部》:“褫,夺也,解也,脱也。”),亦神之人也。无是三神而得是八马,乃破车掣御踬人之乘也(踬:跌倒。《六书故·人九》:“踬,行有罥戾失足也。”),世焉用之?今夫画古者,画马而不画车驭,不画所以乘马者,是不知夫古者也,予因作诗以辩之(辩:通“辨”,分别。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坤部》:“辩,叚借为辨。”)
引用典故:王良
穆满空阔穆满:即周穆王,姬姓名周昭王之子。),将行九州野。
神驭四来归,天与八骏马
龙种无凡性(龙种:骏马。《魏书·吐谷浑传》:“青海周回千馀里,海内有小山,每冬冰合后,以良马置此山,至来春收之,马皆有孕,所生得驹,号为龙种。”),龙行无暂舍。
朝辞扶桑底(扶桑:见卷2《谕宝二首》注。),暮宿昆崙下(昆崙:见本卷《竞渡》注。)
鼻息吼春雷,蹄声裂寒瓦。
尾掉沧波黑,汗染白(一作浮)云赭(“汗染”句:《汉书·武帝纪》:“四年,贰师将军广利斩大宛王首,获汗血马来。”颜师古注引应劭曰:“大宛旧有天马种,蹋石汗血,汗从前肩膊出,如血,号一日千里。”赭,赤褐色。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赭,黄色之多赤者。”)
华辀本修密(华辀:刻画华彩之车辕,此借指车乘。),翠盖尚妍冶(翠盖:饰以翠鸟羽毛之车盖。)
御者挽不移(挽:原作“腕”,据蜀本、卢本改。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车部》:“挽,引车曰挽,引申之凡引皆曰挽……俗作挽。”),乘者寐不假。
车无轮扁轮扁名扁春秋时齐国著名造车工匠。《庄子·天道》:“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辔无王良王良春秋时著名善驾车之人。《淮南子·览冥训》:“昔者王良造父之御也,上车摄辔,马为整齐而敛谐,投足调匀,劳逸若一,心怡气和,体便轻毕,安劳乐进,驰骛若灭。”高诱注:“王良大夫邮无恤子良也,所谓御也。一名孙无政,为赵简子御,死而托精于天驷星。天文有王良星是也。”)
虽有万骏来,谁是敢骑者。
瀛州使府公宴记 唐 · 尹悦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十三
讲信修睦。
诸侯以之。
于是行者具书币。
受辞令。
居者接行人。
授客馆。
交聘达情。
燕享载设。
礼也。
元和六年秋
悦奉方伯常山公命。
致问于瀛州使府
使府东武公惠我方伯之好。
使者嘉仪是隆。
悦登庭再拜毕。
主愉愉。
宾肃肃。
府中僚吏书佐
左右相
无不穆如翼如。
东武公乃以礼成之明日。
启大幕。
洁崇堂。
以觞客焉。
于时金飙已扇。
玉露方涂。
序带雁而知凉。
地翔鸾而觉胜。
戟枝森卫。
气静于罴熊。
弓影长悬。
令清于霜雪。
乐进而舞回燕赵。
酒行而光溢璚瑶。
及乎三爵告终。
陔夏爰奏。
东武公从容揖宾。
宾复再拜以退。
则有庾杲花。
王恭杨柳
意在缱绻。
骊歌复申。
使悦从而述焉。
以备故事。
且记盛也。
责罚张免等诏元丰五年十一月辛巳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三一
皇城使张免、如京副使石温其、内殿崇班赵潜各追五官。文思使高政、文思副使乐进各追四官。
供备库副使潘定、刘青各追三官。皇城使湜、供备库使任端、内殿崇班閤门祗候宋球各追两官。
皇城使沂州团练使李祥左骐骥使閤门通事舍人孙咸宁左藏库使内殿崇班閤门祗候孙文各追一官。东上閤门使狄咏西上閤门使张守约皇城使昌州刺史带御器械梁从吉各降一官。
正蒙三 其三 三十篇第十一 北宋 · 张载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二、《张子全书》卷三、《张子抄释》卷二、《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二○
三十器于礼,非强立之谓也。
四十精义致用,时措而不疑。
五十穷理尽性,至天之命;
然不可自谓之至,故曰知。
六十尽人物之性,声入心通。
七十与天同德,不思不勉,从容中道。
常人之学,日益而不自知也。
仲尼学行习察异于他人,故自十五至于七十,化而知裁,其德进之盛者与!
穷理尽性,然后至于命;
尽人物之性,然后耳顺;
与天地参,无意、必、固、我,然后范围天地之化,从心而不踰矩
老而安死,然后不周公
从心莫如梦。
梦见周公,志也;
不梦,欲不踰矩也,不愿乎外也,顺之至也,老而安死也,故曰「吾衰也久矣」。
困而不知变,民斯为下矣;
不待困而喻,贤者之常也。
困之进人也,为德辨,为感速,孟子谓人有德慧术知者存乎疢疾以此。
自古困于内无如舜,困于外无如孔子,以孔子之圣而下学于困,则其蒙难正志,圣德日跻,必有人所不及知而天独知之者矣,故曰「莫我知也夫」,「知我者其天乎」!
斯立,道斯行,绥斯来,动斯和,从欲风动,神而化也。
仲尼生于周,从周礼,故公旦法坏,梦寐不忘为东周之意;
使其继周而王,则其损益可知矣。
滔滔忘反者,天下莫不然,如何变易之?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知天下无道而不隐者,道不远人;
且圣人之仁,不以无道必天下而弃之也。
仁者先事后得,先难后获,故君子事事则得食。
不以事事,「虽有,吾得而食诸」?
仲尼少也国人不知,委吏、乘田得而食之矣;
及德备道尊,至是邦必闻其政,虽欲仕贫,无从以得之。
「今召我者而岂徒哉」,庶几得以事事矣,而又绝之,是诚系滞如匏瓜不食之物也。
不待备而勉于礼乐,「先进于礼乐」者也;
备而后至于礼乐,「后进于礼乐」者也。
仲尼以贫贱者必待文备而后进,则于礼乐终不可得而行矣,故自谓野人而必为,所谓「不愿乎其外」也。
功业不试,则人所见者艺而已。
凤至图出,文明之详,伏羲、舜、文之瑞;
不至则夫子之文章知其已矣。
鲁礼文阙失,不以仲尼正之,如有马者不借人以乘习。
不曰礼文而曰史之阙文者,祝史所任,仪章器数而已,举近者而言约也。
师挚之始,乐失其次,徒洋洋盈耳而已焉;
夫子自卫反鲁,一尝治之,其后伶人贱工识乐之正。
及鲁益下衰,三桓僭妄,自太师以下,皆知散之四方,逾河蹈海以去乱。
圣人俄顷之助,功化如此,「用我者期月而可」,岂虚语哉!
「与与如也」,君或在朝在庙,容色不忘向君也。
「君召使摈,趋进翼如」,此翼如,左右在君也。
「没阶趋进翼如」,张拱而翔。
「宾不顾矣」,相君送宾,宾去则白曰「宾不顾而去矣」,纾君敬也。
上堂如揖,恭也;
下堂如授,其容纾也。
冉子请粟与原思为宰,见圣人之用财也。
圣人于物无畔援,虽佛肸、南子,茍以是心至,教之在我尔,不为已甚也如是。
「子欲居九夷」,不遇于中国,庶遇于九夷,中国之陋为可知。
欲居九夷,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可行,何陋之有!
栖栖者,依依其君而不能忘也。
固,犹不回也。
仲尼应问,虽叩两端而竭,然言必因人为变化,所贵乎圣人之词者,以其知变化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不惮卑以求富,求之有可致之道也;
然得乃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
爱人以德,喻于义者常多,故罕及于利;
尽性者方能至命,未达之人,告之无益,故不以亟言;
仁大难名,人未易及,故言之亦鲜。
颜子于天下,「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故怒于人者不使加乎其身,愧于己者不辄贰之于后也。
颜子之徒,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故曰「吾闻其语而未见其人也」。
「用则行,舍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颜子龙德而隐,故「遁世不见知而不悔」,与圣者同。
龙德,圣修之极也,颜子之进,则欲一朝而至焉,可谓好学也已矣。
「回非助我者」,无疑问也,有疑问,则吾得以感通其故而达夫异同者矣。
「放郑声,远佞人」,颜回为邦,礼乐法度不必教之,惟损益三代,盖所以告之也。
法立而能守,则德可久,业可大,郑声佞人能使为邦者丧所以守,故放远之。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盖「士而怀居,不可以为士」,必也去无道,就有道。
遇有道而贫且贱,君子耻之。
举天下无道,然后穷居独善,不见知而不悔,《中庸》所谓「惟圣者能之」,仲尼所以独许颜回「惟我与尔为有是」也。
仲由乐善,故车马衣裘喜与贤者共敝;
颜子乐进,故愿无伐善施劳;
圣人乐天,故合内外而成其仁。
子路礼乐文章未足尽为政之道,以其重然诺,言为众信,故「片言可以折狱」,如《易》所谓「利用折狱」,「利用刑人」,皆非爻卦盛德,适能是而已焉。
颜渊从师,进德于孔子之门;
孟子命世,修业于战国之际;
此所以潜见之不同。
犁牛之子虽无全纯,然使其色骍且角,纵不为大祀所取,次祀小祀终必取之,言大者茍立,人所不弃也。